■ 涂刚鹏 黄依
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通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文明乡风、激发亿万农民内生动力的基础性工程,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动力支撑,也是推动社会风尚向上向善的重要环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高水平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培根铸魂。
筑牢乡村全面振兴信念之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包括广大农民群众在内的所有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城乡协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乡村全面振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应有之义。较之世界其他自贸港,海南自贸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覆盖广大的农村——约80%的土地在农村、40%的人口是农民、20%的GDP来自农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目前,海南现代化整体水平还不高,在系统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
理想信念是前进的灯塔,为人们提供前行的方向与动力。理想铸魂,信念夯基,乡村全面振兴方得始终。面对海南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定位和艰巨繁重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推进海南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增强乡村全面振兴文化之力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推进海南乡村全面振兴,必须以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激活“动能因子”,展现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以创新为核心要素,培育乡村新型文化业态。新型文化业态是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在数字技术驱动下的文化创新形态。高质量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一方面,构建以海南特色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体系。近年来,海南各地依托乡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等,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推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充分结合海南各地的历史、地理、人文等要素,以数字化手段加强非遗?;ず痛彻ひ照裥?,传承发展特色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海南乡村全面振兴文化之力。
挖掘文化消费亮点,培育乡村新型文化消费模式。培育乡村新型消费模式,不仅有利于形成差异化体验,从而赢得市场,还能拓宽农民的增收致富渠道。乡村新型文化消费模式的培育,需要高水平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助力。一方面,开发具有海南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文创产品具有高品质、重情怀、卖创意的特有属性,可通过创意设计包装当地文化元素,激活其经济价值。另一方面,要发展农村电商和孵化乡村“网红”。通过农村电商直播海南特色农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过程,传递农耕文化的多元价值,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同时可发掘培育乡村“网红”,让“流量”成为海南乡村文化振兴的“增量”。
满足乡村全面振兴道德之需
德润人心,化风成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海南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滋养和引领。
道德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和谐发展的基石,规范村民行为,引领良好社会风尚,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创造重要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加强海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提升农民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促进海南乡村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发展??赏ü嘤图猩缁嶂饕搴诵募壑倒?,有力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通过开展乡村文明创建活动,如“星级文明户”评选及“最美家庭”表彰等,激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通过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维护乡村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农村道德建设提升村民文明素养,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文明和谐的乡村氛围。
提升乡村全面振兴实践之效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最终目的是要激发各类主体自觉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将精神文明建设的效能转化为推动海南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激发基层党员干部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热情。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员干部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引领者和推动者。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坚持以党建引领激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引擎”,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激发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保障农村党员干部队伍风清气正,以良好的党风推动形成乡村全面振兴新风气。
激活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农民群众是乡村全面振兴的主体力量,必须坚持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关心他们的急难愁盼,提振他们的“精气神”。既要努力创造条件提升农民的文化知识和技能,还应让农民积极“说事、议事、主事”。只有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回应农民关切,不断增强他们投身乡村振兴的主体性,才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能量之源,具有赋能铸魂作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在守正创新中铸强海南乡村全面振兴的精神力量。
【作者涂刚鹏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依单位为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海南省“马工程”一般项目(2024HNMGC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